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子母书包在词典中的解释
shūbāo

子母书包

拼音zǐ mǔ shū bāo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子母书包 - 简介

    子母书包是指现在小学生中流行的一大一小两个书包,大书包由父母背,主要放一些教材和辅导书,小书包由学生自己背,主要放作业本和文具盒,其目的是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负担。

    子母书包 - 现象分析

    小学生有一大一小两个书包的情况很普遍。“子母书包”的出现,很多人认为是学生负担过重“最生动”的例子。现在很多同学都有一大一小两个书包,每周五用大书包把书和学习用品背回家,周一再背到学校,通常大书包由接送的家长背;小书包则装每日的功课,学生每天背。

    现在,光靠指定的教材,学生要考个蛮好的成绩不太可能。学校和家长都要孩子出成绩,老师也难,不得不另外加量加码。”,学生的书包确实或多或少有老师加上去的“重量”,每个老师推荐个一两本,本来不多,可是科目多了,重量自然就上去了。

    子母书包 - 产生原因

    小学生的功课多寡,清楚反映在书包的重量上。书包重到让学童脊椎侧弯,这实在是个令人惊讶、令人担心的现象。然而,更该令人惊讶、令人担心的,但我们的教育体制却见怪不怪,对这件长期存在的事视若无睹,也漠不关心。

    为什么小孩需要放那么多东西在书包里,每天背着上学、放学?原因在,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迷信功课,迷信尽量拉长学习时间,以为这样就能有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在课业安排上,我们的上学、放学分界,意义不大:在学校的学习,一直不断用各种方式延续到放学后,于是课本、作业簿就必须从学校背回家,又从家里背到学校去了。

    许多关于学习效果的心理实验,都明白显示学习效果和学习时间并不成正比,我们的家长、老师却从来不理会。课本能提供的学习,应该只是小孩成长所需的知识、技能中的一小部分,此一最基本的概念,也被忽略了。编得再好的课本,其内容都极其有限,如此有限的内容,学生利用在校时间学习,是合理的安排,哪有必要再去占用他们放学后的时间?放学之后的时间,应该让小孩有他们不同的追求,去经历他们自己的成长;如果一味将他们绑在课本上,能真的多学到什么呢?只是浪费他们的时间反复练习已经学过的东西罢了。

    就算一定要有功课,也不是非得背那么重的书包不可,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减轻书包重量吗?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体制,不能多费点心来处理这个问题?小学生的课本一定要用这种方式编吗?非要有那么多其实用不到的纸本塞在书包里吗?更进一步问:一个全球最主要的电子产品制造地区,为什么电子书包说了那么多年,毫无进展?是“不能”,还是“不为”?

基本含义

  • 形容一个人很聪明,能够承担起家庭、学业等多重责任。

详细解释

  • 子母书包是由“子”、“母”、“书包”三个词组成的成语。子母分别指代儿子和母亲,而书包则象征学习和责任。这个成语意味着一个人具备了像母亲一样的关怀和照顾能力,同时也具备了像儿子一样的学习和成长能力。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中能够兼顾多重责任,并能够胜任各种角色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相传,有一个叫李靖的人,他的母亲非常聪明能干,不仅照顾家庭,还教育他的儿子。李靖在学习上也非常用功,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将领。因此,人们用“子母书包”来形容一个人能够承担起家庭、学业等多重责任的能力。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三个词组成,分别是“子”、“母”、“书包”,可以看作是一个修饰名词的短语。

例句

  • 1. 她是一个真正的子母书包,能够照顾家庭,又能在工作上取得出色的成绩。2. 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就像是一个子母书包一样,能够承担起家庭和学业的责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子”、“母”、“书包”三个词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孩子背着一个书包,旁边是他的母亲,表示他具备了像母亲一样的照顾和关怀能力,同时也具备了像儿子一样的学习和成长能力。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和故事的知识,可以深入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的方方面面。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子母书包,帮助爸爸妈妈照顾家庭。2. 初中生:他是我们班的子母书包,不仅学习成绩好,还能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子母书包,承担起学业和家庭的责任,为父母争取更好的生活。

拆字解意

子母书包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