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笏
拼音chū hù
注音ㄔㄨ ㄏ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犹言出脱。货物脱手;卖出。《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那一锭大银子,容易不敢出笏,衣裳又不好变卖。”《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他就要偷时,或者溜几块散碎银子,这大锭元宝没有这个力量。就偷了时,那里出笏?终不然,放在钱柜上零支钱?少不得也露人眼目。”《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追出原骗玉带,尚未出笏,仍归内府。”
基本含义
- 指官员从朝廷辞职,归还朝廷的礼仪器物。也用来比喻官员离职。
详细解释
- 出笏是古代官员离开朝廷时,要归还朝廷的礼仪器物之一,即笏板。出笏这个成语借用了这个仪式,用来比喻官员辞职或离职。它形象地表达了官员辞职的庄重和归还权力的态度。
使用场景
- 出笏一词常用于描述官员离职、辞职或退休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职位的人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故事起源
- 出笏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高帝纪》中的记载。当时,刘邦在位时,他的一个亲信大臣陈平被诬陷罪名,被迫辞去了自己的职位。在离开朝廷时,陈平将自己的笏板归还给朝廷,表示自己没有任何私心,对国家忠诚。从此,出笏一词就成为了比喻官员离职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语+出笏
例句
- 1. 他因为不满政府的决策而出笏。2. 这位高级官员因为身体原因而不得不出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出笏与官员离职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官员在离开朝廷时庄重地归还自己的笏板,表示自己的无私和忠诚。
延伸学习
- 你还可以了解其他与政治、官员相关的成语,例如“官逼民反”、“官官相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辞职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出笏仪式。2. 初中生:这位市长因为贪污被免职,不得不出笏离开。3. 高中生:政府的错误决策导致了官员们的出笏潮,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