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粗俗在词典中的解释

粗俗

拼音cū sú

注音ㄘㄨ ㄙ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形)(谈吐、举止等)粗野庸俗。
    [构成]
    并列式:粗+俗
    [例句]
    这种人谈吐粗俗。(作谓语)
    [反义]
    典雅、高雅

近义词

  • 粗鄙、卑鄙、鄙俚、鄙俗、平凡、俗气、庸俗、芜俚

反义词

  • 文雅、高雅、精致、精雅、清秀、雅致

英文翻译

  • 1.(粗野; 庸俗) vulgar; coarse

详细解释

  • ◎ 粗俗 cūsú
    (1) [coarse]∶粗野庸俗
    为他人所冷落的非常粗俗的少女
    (2) [uncouth]∶不文雅
    他们的笑声常是粗俗的,常是傲慢的
    粗野庸俗,不文雅。 宋 曾巩 《水西亭书事》诗:“总是白头官长事,莫嫌粗俗向人夸。”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诗忌粗俗字,然用之在人,饰以颜色,不失为佳句。”《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只因学生一个武官,粗俗不知文理,往来书柬,无人代笔。”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 罗大方 一阵哈哈大笑,‘小伙子们,你们上当啦!我并不会编,编的真是粗俗不堪。’”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谈、行为粗鄙、不文明。

详细解释

  • 粗俗是指言谈、行为粗鄙、不文明。这种言谈、行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缺乏教养和修养,常常给人带来不良影响。

使用场景

  • 粗俗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或行为的不文明和粗鄙。在正式场合、公共场所以及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避免使用粗俗的言辞和举止,以维护社会文明秩序。

故事起源

  • 粗俗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中。孔子的学生子罕曾问孔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回答说:“三者,粗俗之人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粗俗是不符合道德修养的表现。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 1. 他的言辞粗俗,缺乏教养。2. 这个人的举止粗俗,不受他人欢迎。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粗俗与文明相对比来记忆。粗俗是不文明的,而我们应该追求文明和礼貌的言行。

延伸学习

  • 1. 学习礼仪和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言行举止。2. 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不使用粗俗的言辞和行为。3. 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传播文明和正能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话很粗俗,我们不喜欢和他玩。中学生:我们应该避免使用粗俗的言辞,保持良好的言行举止。大学生:社会需要我们传播文明,拒绝粗俗的言辞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