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附
拼音shù fù
注音ㄕㄨˋ ㄈ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犹承袭。《宋书·礼志四》:“宜述附前典,以宣情敬。”
基本含义
- 附和别人的观点或意见,附庸风雅,不敢有自己的主见。
详细解释
- 述附是一个形容词,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言论或行为上,不敢有自己的主见,只是盲目地附和别人的观点或意见,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暗示这样的人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格。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团体中不敢发表自己意见的人,或者在与他人交流时只会盲目附和别人观点的人。它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只追求外在形式和风雅的人。
故事起源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父偃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他却一直附和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主见。有一次,主父偃和人们讨论孔子的学说,他附和了别人的观点,结果孔子对他说:“你这样附和别人,就好像附在别人身上一样。”从此,人们用“述附”来形容那些只会附和别人观点的人。
成语结构
- 述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述”意为附和、附从,“附”意为附着、附庸。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只会述附,从来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2. 这个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只会盲目附和,真是个典型的述附之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述附”与“附庸风雅”联系起来记忆。想象一个人只会附和别人的观点,追求外在的风雅,而没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思考能力。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这个成语,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书籍,了解古代人对述附的看法以及相关的故事和典故。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里有一个同学总是述附,从来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变成一个述附之人。3. 高中生:在课堂上,老师鼓励我们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简单地述附别人的意见。4. 大学生:大学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地方,我们不能成为述附之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