厍狄
拼音shè dí
注音ㄕㄜˋ ㄉ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复姓。 北周 有 厍狄昌 。见《周书·厍狄昌传》。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辞刻薄、尖刻。
详细解释
- 厍狄出自《左传·宣公十年》:“厍狄之言,毋违于辞。”形容人的言辞尖刻、刻薄,不容违背。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辞尖刻、刻薄,适用于各种社交场合。
故事起源
- 厍狄出自《左传·宣公十年》的一段故事。当时,齐国的宣公派人去晋国求亲,晋国的公子重耳以刻薄的言辞回绝了他。宣公回国后,对派去的使者说:“厍狄之言,毋违于辞。”意思是晋国公子的言辞尖刻、刻薄,我们不能违背他的话。
成语结构
- 厍狄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厍”是动词,表示刻薄;“狄”是名词,表示言辞。
例句
- 1. 他的厍狄之言伤害了很多人的感情。2. 她总是用厍狄的话语来挖苦别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厍狄”与“尖刻”的意思联系起来,尖刻的言辞就像刻薄的刀子一样,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言辞刻薄。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言辞尖刻”、“刻薄言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说的厍狄话让我很伤心。2. 初中生:她用厍狄的语气回答了我的问题。3. 高中生:他的厍狄言辞让人无法接受。4. 大学生:在辩论赛上,他用厍狄的言辞击败了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