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绣球
拼音tuō xiù qiú
注音ㄊㄨㄛ ㄒㄧㄨˋ ㄑㄧㄡˊ
繁体
基本解释
宋 时一种骑马追射红绣球的杂技游戏。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旗次有马上抱红绣之毬,繫以红锦索,掷下於地上,数骑追逐射之。左曰‘仰手射’,右曰‘合手射’,谓之‘拖绣毬’。”绣,一本作“ 綉 ”。
基本含义
- 指拖着绣球走路,形容行动迟缓,拖泥带水,没有效率。
详细解释
- 拖绣球比喻做事拖拉,没有条理,没有效率。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做事拖延、行动缓慢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拖绣球这个成语的起源源自于中国古代民间的游戏,游戏中的人们需要拖着一个装饰有丝线绣球的绳子走路,这个绳子就像是拖泥带水一样,行动迟缓,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成语结构
- 主语 + 拖 + 绣球
例句
- 1. 他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的,真是个拖绣球。2. 别再拖拖拉拉了,赶快完成任务吧,不要成为一个拖绣球。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拖着一个绣球走路的场景,想象这样的行动是非常缓慢、拖泥带水的,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拖延、不效率相关的成语,如拖泥带水、拖沓、拖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变成一个拖绣球,要按时完成作业。2. 初中生:他的学习态度很差,总是拖拖拉拉的,真是个拖绣球。3. 高中生:为了避免成为一个拖绣球,我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不要成为一个拖绣球,要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任务。5. 成年人:工作中不能拖拖拉拉,要有高效率的执行力,不要成为一个拖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