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搪塞在词典中的解释
táng

搪塞

拼音táng sè

注音ㄊㄤˊ ㄙ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动)敷衍塞责。
    [构成]
    并列式:搪+塞
    [例句]
    对工作不能搪塞。(作谓语)

近义词

  • 敷衍、塞责、马虎、苟且、将就、支吾、草率、应付

反义词

  • 负责

英文翻译

  • 1.dodge; palter; prevaricate; stall sb. off; do sth. perfunctorily

详细解释

  • ◎ 搪塞 tángsè
    [do one's duties perfunctorily;stall;evade] 塘堤有万孔,只塞其一。引申为敷衍,不负责
    唐有万穴。塞其一,鱼遽无由出。——《淮南子·人间训》
    我们不要用搪塞真相的解释来欺骗自己
    他非常的着急,甚至于忘了先搪塞一下,往后再慢慢的去想办法。——老舍《四世同堂》
    应付;敷衍。 唐 唐彦谦 《宿田家》诗:“阿母出搪塞,老脚走颠躓。”《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 张弼 禀渔户 赵干 藏了大鱼,把小鱼搪塞。”《再生缘》第四六回:“望吾皇圣明详察,为臣子者岂敢搪塞朝廷。” 老舍 《四世同堂》二八:“他非常的着急,甚至于忘了先搪塞一下,往后再去慢慢的想办法。”

基本含义

  • 搪塞是指用欺骗、敷衍或推诿的方式应付问题或回避责任。

详细解释

  • 搪塞一词由搪和塞两个字组成。搪指敷衍应付,塞指推诿责任。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或责任时采取敷衍或推诿的态度。

使用场景

  • 搪塞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对问题不敢或不愿意直面,而是以欺骗、敷衍或推诿的方式逃避现实。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景,比如工作场合、学校、家庭等。

故事起源

  • 搪塞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个官员在接受审查时,他故意敷衍应付,推诿责任,最终被揭发。从此以后,人们用搪塞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用欺骗、敷衍或推诿的方式回避问题或责任的人。

成语结构

  • 搪塞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

例句

  • 1. 他总是搪塞问题,从来不肯直面现实。2. 这个官员一直在搪塞责任,不敢承认错误。3. 学生们不应该搪塞作业,而是应该认真完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搪塞这个成语:1. 将搪和塞两个字分开记忆,搪音近似“糖”,塞音近似“色”,可以联想到一个人用糖果来敷衍应付问题,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2. 将搪和塞两个字形象化,搪可以想象成一个人在敷衍应付,塞可以想象成一个人在推诿责任,通过形象化记忆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搪塞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比如搪塞的反义词是直面问题,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欺骗、敷衍或推诿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个同学,他总是搪塞老师的问题。2. 初中生:他考试作弊被老师抓住了,只能搪塞说自己不知道。3. 高中生:政府官员应该勇于直面问题,而不是搪塞推诿。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搪塞这个成语。如果你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