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拜谒在词典中的解释
bài

拜谒

拼音bài yè

注音ㄅㄞˋ ㄧ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1) (动)〈书〉拜见。
    (2) (动)〈书〉瞻仰(陵墓、碑碣)。
    [构成]
    偏正式:拜〔谒
    [同音]
    败叶

近义词

  • 拜望、拜会、拜见、调查、探问、拜候、探访、探望、看望、访问

英文翻译

  • 1.(拜见) pay a formal visit; call to pay respects

详细解释

  • ◎ 拜谒 bàiyè
    (1) [pay a formal visit]∶拜访谒见
    (2) [pay homage]∶参拜瞻仰(陵墓、碑碣等处)
    这几天你们已经看见有几万几十万劳动者来拜谒列宁同志的灵柩。——《悼列宁》
    (1).拜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盎 告归,道逢丞相 申屠嘉 ,下车拜謁,丞相从车上谢 袁盎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熙陵奖拔郭贽》:“ 太宗 命召至, 郭 不敢隐,即前拜謁。”《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兄长两次亲往拜謁,其礼太过矣。”昆剧《墙头马上》第八场:“启禀老爷,众位门生老爷,前来拜谒座师。”
    (2).礼拜;瞻仰。《旧五代史·梁书·赵犨传》:“又请为 太祖 立生祠於 陈州 ,朝夕拜謁。”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三忠祠》:“我来再拜謁,弔古情徬徨。” 冰心 《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总理》:“总理问我:‘去过 延安 没有?’我说:‘还没有呢,我真想在我还能走动的时候,去拜谒一次。’”

基本含义

  • 拜访、参拜

详细解释

  • 拜谒是指前往拜访或参拜,表示对长辈、名人或神明的敬意和尊重。

使用场景

  • 拜谒通常用于描述人们前往拜访长辈、名人或神明的行为,表达对对方的敬意和尊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拜谒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和文化传统。

故事起源

  • 拜谒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周书·大禹谟》中。据说,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水利工程师和国君,他治理洪水有功,被尊为圣人。人们为了表示对大禹的敬意,会前往拜谒大禹的陵墓或祠堂,祈求福祉和保佑。因此,拜谒成为了一种表达对长辈、名人或神明敬意的方式。

成语结构

  • 拜谒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拜”和“谒”。

例句

  • 1. 他特意前往拜谒老师,向他请教学习方法。2. 我们一家人每年都会前往拜谒祖先的坟墓,祭拜和缅怀他们的功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拜谒的发音“bài yè”与“拜爷”进行联想,爷可以代表长辈、名人或神明,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拜谒的含义。

延伸学习

  • 拜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了解中国的拜谒文化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年都会去拜谒我的爷爷奶奶,送上祝福和礼物。2. 初中生: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拜谒名人的活动,我们去参观了一位知名作家的家。3. 高中生:我对这位科学家非常敬佩,所以我特地前往他的实验室拜谒,希望能向他学习一些科研经验。

拆字解意

拜谒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