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书院
拼音dōng lín shū yuàn
注音ㄉㄨㄙ ㄌㄧㄣˊ ㄕㄨ ㄧㄨ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故址在今 江苏省 无锡市 。原为 宋 杨时 讲学之所, 元 废为僧舍。 明 万历 间, 顾宪成 等倡议重修,并与 高攀龙 等讲学于此,评议朝政。后被目为东林党。参阅 清 许献 等《东林书院志》。
基本含义
- 指东晋时期的一个学术团体,也指一个思想学派,主张儒学复兴,反对佛教和道教。
详细解释
- 东林书院是一个在东晋时期兴起的学术团体,由一群儒学学者组成。他们主张儒学复兴,反对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东林书院的成员在学术上互相交流,共同研究儒学经典,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
使用场景
-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追求某种目标或理念的场景。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学术团体或学术交流的场所。
故事起源
- 东林书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的儒学家嵇康和阮籍。他们在东晋末年,为了传承儒学经典,组织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学者,共同研究儒家思想。这个团体最初在东林建立了一个书院,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学术团体。
成语结构
- 该成语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东林”、“书院”。其中,“东林”指代东晋时期的学术团体,“书院”指代学术交流的场所。
例句
- 1. 他们像东林书院的学者一样,聚在一起研究儒家经典。2. 这个俱乐部就像一个现代版的东林书院,吸引了许多学术界的人士。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东林书院”的发音与东晋时期的学术团体和儒学思想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东晋时期的文化和学术环境,以及儒学的发展历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我的朋友们组成了一个东林书院,一起学习儒家经典。2. 中学生:我们班级就像一个东林书院,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3. 大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现代版的东林书院,可以和其他学者一起深入探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