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粮液
拼音qī liáng yè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七粮液 -简介
“七粮液”原名为“琼浆御液”,源于宋代,是宋朝宫廷御宴专供酒。
宋朝监察御史高锡(现七粮液老酒坊总经理高继鹏先辈)曾奉谕旨负责通过运粮河(现惠济河)从宋都汴梁城(现开封)将酿酒所用的七种粮食(高梁、大麦、小麦、碗豆、谷子、大米、糯米)以及御医呈给皇帝的13种珍贵解酒毒中药(人参、枸杞、鹿鞭、冬虫夏草、蜂王浆、淫羊霍等)运到杞国(现杞县),用杞国城内扳倒井的水,由高氏家族保密酿造“琼浆御液”,专供御宴饮用,黎民不晓。后因战乱,此酒失酿,酿造密方流落高氏家族后人。
现经高氏家族十八代传人同意,由高氏后代传人高继鹏负责重新研制开发此酒种,并将“琼浆御液”改名为“七粮液”。
目前工厂位于北京市平谷区乐政务乡东杏园村西。厂址占地面积170亩,预计年生产150吨,项目投资500万元人民币。最初原工厂为河南郑州七粮液老酒坊,2009年正式迁到北京。四川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将白酒“七粮液”的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等一并告上法庭,认为对方侵犯了自己的注册商标权。
企业声誉
“七粮液”营养型系列白酒在全国白酒市场独树一帜!在2006年全国第三届中国财富精英论坛上,郑州七粮液老酒坊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继鹏的讲演,结束了中华民族酿酒史上两千多年白酒中有甲醇的历史。
企业发展
目前七粮液已经火爆上市销售。共分为48°、50°、53°、56°等规格。工厂目前在新建2-3层的厂房。预计将在2011年进行大规模推广,七粮液将会铺向全国全地市场。
商标权之争
四川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将白酒“七粮液”的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等一并告上法庭,认为对方侵犯了自己的注册商标权。记者2011年2月9日获悉,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已受理此案。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公司)诉称,其发现北京寅午宝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寅午宝公司)大量生产、销售多款以“七粮液”为酒名的白酒,股东高某曾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中原七粮液”商标被驳回后,仍投资设立寅午宝公司,并在生产的白酒产品上使用“中原七粮液”商标。北京众缘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众缘合作社)在市场上销售涉案白酒。
五粮液公司认为,被告寅午宝公司将“七粮液”作为商品名称且将“中原七粮液”作为商标在同种类商品上突出使用,是一种典型的“傍名牌”行为,意在让人联想到“五粮液”知名度以助推销售,误导了消费者,侵害了“五粮液”注册商标专用权,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给其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据此,五粮液公司诉求法院判令被告寅午宝公司立即停止生产及销售涉案酒类产品,无条件收回市场流通的涉案产品,拆除并销毁以“七粮液”为酒名的产品包装;判令被告众缘合作社立即停止销售涉案酒类产品并退货;判令上述被告方公开刊登声明澄清事实、赔礼道歉,共同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目前,本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基本含义
- 指粮食丰收,人民生活富裕。
详细解释
- 七粮液是由“七”和“粮液”两部分组成的成语。其中,“七”表示丰收的意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吉祥数字;“粮液”指的是粮食的液态形式,如米酒、米汤等。整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农田丰收,人民的生活富裕。
使用场景
- 七粮液一词常用于描述农田丰收、人民生活富足的情景。可以用来表达对农业收成好、社会繁荣的祝福和赞美。
故事起源
- 七粮液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在古代,农民们种植庄稼,希望能够有一个丰收的季节。当庄稼长势良好,收成丰盛时,人们就用“七粮液”来形容这个喜庆的场景。
成语结构
- 七粮液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今年农田丰收,真是七粮液啊!2. 祝愿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七粮液。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七粮液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丰收的农田,上面种满了各种作物,庄稼长得非常茂盛,农民们开心地喝着米酒,庆祝丰收的到来。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农田丰收、生活富足相关的成语,如“五谷丰登”、“锦绣前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年的收成真好,我们家的农田七粮液了!2. 初中生:希望祖国的农田都能七粮液,人民生活更加富裕。3. 高中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能为国家的丰收和繁荣做出贡献,让人民的生活七粮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