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八百诸侯在词典中的解释
bǎizhūhóu

八百诸侯

拼音bā bǎi zhū hóu

注音ㄅㄚ ㄅㄞˇ ㄓㄨ ㄏㄡ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指 殷 末八百诸侯国。《史记·齐太公世家》:“遂至 盟津 。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八百诸侯,专心同德。”

基本含义

  • 指众多的诸侯,形容众多的势力分散而无法统一。

详细解释

  • 八百诸侯源自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分裂的诸侯国数量众多,达到了八百个。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众多的势力分散,无法统一,导致政权不稳定,国家局势混乱。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集体或团队内部权力分散,各方势力争斗,导致组织无法有效统一和管理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据《史记·春秋列传》记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扩张,数量庞大的诸侯国达到了八百个。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成语结构

  • 八百是数词,表示数量八百;诸侯是名词,指各个分裂的诸侯国。

例句

  • 1. 这个公司内部权力分散,形成了八百诸侯的局面。2. 这个学校的教师们各自为政,形成了八百诸侯的局面。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八百诸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成一个国家里有八百个各自为政的诸侯国,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百花齐放”、“千疮百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这个班级里有八百个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意,就像八百诸侯一样。初中生:这个社团里的成员各自为政,形成了八百诸侯的局面,导致活动无法顺利进行。高中生:这个国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充满了八百诸侯的斗争与纷争。

拆字解意

八百诸侯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