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缩舌在词典中的解释
suōshé

缩舌

拼音suō shé

注音ㄙㄨㄛ ㄕ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形容吃惊得说不出话。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今跋中乃直云 吕坤 所进,又曰内廷咸覩,见者缩舌。”

基本含义

  • 指不敢或不愿多说话,害怕说错话或得罪人。

详细解释

  • 缩舌意味着在某些场合下,人们由于害怕或不自信而选择保持沉默,不敢多说话。这个成语传递了一个谨慎和谦逊的态度,提醒人们在特定情况下谨慎言辞。

使用场景

  • 在正式场合或社交场合中,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话是否得体或恰当,你可以使用“缩舌”来表达自己的担心或谦逊态度。

故事起源

  • 《晋书·刘琨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刘琨是晋朝时期的名将,他在一次宴会上,因为害怕说错话而选择保持沉默。他的朋友们询问他为什么不多说话,他回答说:“我怕我的舌头会缩回去。”从此,“缩舌”成为形容害怕说错话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动词“缩”和名词“舌”组成。

例句

  • 1. 在会议上,他因为不敢多说话,一直缩舌。2. 老师提问时,他总是缩舌不敢回答。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缩舌”理解为舌头缩回去的意象,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缩舌”相关的成语,如“缄口不言”、“闭口不谈”等,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考试不好,老师问我成绩,我缩舌了。2. 初中生:在同学聚会上,我不敢多说话,总是缩舌。3. 高中生:面试的时候,我紧张得缩舌,很少说话。

拆字解意

缩舌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