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帽
拼音hé huān mào
注音ㄏㄜˊ ㄏㄨㄢ ㄇ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魏 晋 时流行的一种丝织帽子。 晋 束晳 《近游赋》:“及至三农间隙,遘结婚姻,老公戴合欢之帽,少年著蕞角之巾。” 晋 陆翽 《邺中记》:“ 季龙 猎,著金缕织成合欢帽。”
基本含义
- 指被人讥笑、嘲笑的帽子,比喻受人轻视、不受重视的人或事物。
详细解释
- 合欢帽的“合欢”意为嘲笑、讥笑,而“帽”则指帽子。成语的意思是被人嘲笑的帽子,比喻被人轻视、不受重视的人或事物。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被人看不起、嘲笑的人或事物,表达对他们处境的同情或不满。
故事起源
- 合欢帽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官员因为贪污受贿而被罚,被迫戴上了一个合欢帽,成为了被人嘲笑的对象。这个故事使得“合欢帽”成为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
成语结构
- 合欢帽的结构为“形容词+ 名词”。
例句
- 1. 他的作品一直被人们戴上了合欢帽,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2. 这个小组做的工作一直被人们看不起,被人戴上了合欢帽。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头上戴着一个嘲笑的帽子,这个帽子上写着“合欢”,就像被人嘲笑的人一样。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了解其他有趣的成语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把我戴上了合欢帽,说我不会拼写。2. 初中生:老师总是戴上合欢帽,对我不公平评价。3. 高中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很容易被人戴上合欢帽,需要更加努力才能获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