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而论
拼音tóng rì ér lùn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tóng rì ér lùn ㄊㄨㄙˊ ㄖㄧˋ ㄦˊ ㄌㄨㄣˋ
同日而论(同日而論)
犹言相提并论。《史记·苏秦列传》:“夫破人之与破於人也,臣人之与臣於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汉 徐干 《中论·智行》:“ 汉高祖 数赖 张子房 权谋以建帝业,四皓虽美行而何益夫倒悬?此固不可同日而论矣。”《后汉书·李固传》:“明公踵 伯成 之高,全不朽之誉,岂与此外戚凡辈耽荣好位者同日而论哉!”
基本含义
- 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或情况时,应当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进行评价,而不能以不同的标准或条件来论断。
详细解释
- 同日而论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用来指出在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或情况时,应当以同样的标准和条件来评价,而不能以不同的标准来论断。这个成语强调了公平和客观性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 通常在讨论和比较两个事物或情况时使用,特别是在需要公正和客观的评价时。
故事起源
- 《左传·哀公三十年》中有一则故事。当时,鲁国的哀公和隐公同时去世,人们开始讨论两位君主的品德和才能。有人认为哀公胜过隐公,但孔子却说:“同日而论,隐公胜过哀公。”孔子的意思是,哀公在位的时间更长,因此他的才能和品德应该比隐公更优秀。这个故事成为了“同日而论”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同+ 日+ 而+ 论
例句
- 1. 我们应该同日而论,不应该以不同的标准来评价这两个项目。2. 在比较两个人的成绩时,应该同日而论,不能以不同的考试难度来评判。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与“同一天”这个概念联系起来。同日而论的意思就是在同一天,同一时间进行评价和比较。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一视同仁”、“不可同日而语”等,来丰富对比较和评价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同日而论,不应该以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2. 初中生:在比较两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时,应该同日而论,不能以国土面积来评价。3. 高中生:在考虑两个职业的前景时,应该同日而论,不能以薪水多少来决定。4. 大学生:在评价两个公司的竞争力时,应该同日而论,不能以规模大小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