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封树在词典中的解释
fēngshù

封树

拼音fēng shù

注音ㄈㄥ ㄕ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堆土植树以固疆界。《周礼·地官·大司徒》:“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 郑玄 注:“树,树木沟上,所以表助阻固也。” 贾公彦 疏:“於畿疆之上而作深沟,土在沟上谓之为封,封上树木以为阻固,故云‘而封树之’。”
    (2).堆土为坟,植树为饰。古代士以上的葬礼。《礼记·王制》:“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不封不树,丧不贰事。” 孔颖达 疏:“庶人既卑小,不须显异,不积土为封,不标墓以树。”《史记·匈奴列传》:“其送死,有棺槨金银衣裘,而无封树丧服。” 宋 司马光 《论刘平招魂葬状》:“今 刘平 没身虏廷,丧柩不返,其子不忍封树之不立,哀展省之无所,欲虚造棺槨,招魂假葬。” 明 高明 《琵琶记·散发归林》:“生能竭奉养之力,死能备棺槨之礼,葬能尽封树之劳。”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只要你买有田地,建有居宅,坟墓再一封树于此,自然就算你是某一县的本籍。”或谓庶人树以杨柳。见《礼纬·含文嘉》。

基本含义

  • 指封存、封闭树木,比喻不让人知道真相或隐藏事实。

详细解释

  • 封树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个国王在宫中种了一棵树,树上结满了美丽的果实。国王为了保护这棵树,决定将其封存起来,不让任何人接触。后来,国王的臣子们纷纷猜测这棵树上到底有什么秘密,于是各种猜测、传言不断。封树因此成为了一个比喻,用来形容隐藏真相、不让人知道的情况。

使用场景

  • 封树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某个情况下隐藏真相、不让人知道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政府封锁消息、掩盖事实、保密行动等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实意图或秘密。

故事起源

  • 封树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具体的故事情节可能因地区和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

成语结构

  • 封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政府封树了这个事件的真相,让人们无法了解到事实的真相。2. 他总是喜欢封树自己的感情,不轻易表露出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封树”这个成语与隐藏、保密的概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将一棵树用布团、绳子等封住,不让人看到树上的果实,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隐藏、保密相关的成语,如“闭口不谈”、“闭门造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不告诉我们明天的考试内容,好像是在封树。2. 初中生:政府封树了这个事件的真相,让人们无法了解到事实的真相。3. 高中生:他总是喜欢封树自己的感情,不轻易表露出来。4. 大学生:公司封树了新产品的研发进展,不让外界知道。5. 成年人:他封树了自己的过去,不愿意谈论。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封树”。

拆字解意

封树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