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蓬沓在词典中的解释
péng

蓬沓

拼音péng tà

注音ㄆㄥˊ ㄊ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首饰名。即银栉。 宋 苏轼 《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溪女笑时银櫛低”自注:“ 於潜 妇女皆插大银櫛,长尺许,谓之蓬沓。”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众多密集,连绵不断。

详细解释

  • 蓬沓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意是形容禾苗茂盛密集的样子。后来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众多密集,连绵不断。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流、车辆、雨水等众多密集、连绵不断的情景。也可用于形容思维活跃、文思泉涌等情况。

故事起源

  • 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当时齐国的禾苗茂盛,密集得像蓬草一样,因此形容禾苗茂盛密集的样子为“蓬沓”。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人们蜂拥而至,场面蓬沓不断。2. 雨水蓬沓地下个不停,一直持续了整整三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片茂密的蓬草丛,里面有很多蓬草,密集得像人和物品一样众多,连绵不断。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蓬沓”相关的成语,如“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蓬沓的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2. 初中生:放学时,人们蓬沓地走出校门。3. 高中生:考试结束后,学生们蓬沓地涌向食堂。

拆字解意

蓬沓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