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狱
拼音rǎng yù
注音ㄖㄤˇ ㄧㄩˋ
繁体
基本解释
拒捕。《周礼·秋官·禁杀戮》:“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者,遏讼者,以告而诛之。” 贾公彦 疏:“ 玄 谓‘攘犹却也,却狱者,言不受也’者,谓人有罪过,官有文书追摄,不肯受者。”
基本含义
- 指对困扰自己的事情进行解决,摆脱困境。
详细解释
- 攘狱一词出自《左传·昭公十七年》。攘,摆脱;狱,困扰。攘狱即摆脱困扰之意。成语形容解除困厄,摆脱困境。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解决问题,摆脱困境的场合。可以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十七年》。故事中,晋国公子重耳被困在齐国监狱中,受到困扰。他利用机会逃脱,成功摆脱了困境,解除了困扰。后来,人们用“攘狱”来形容摆脱困境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动词“攘”与宾语“狱”构成。
例句
- 1. 他经过努力攘狱,最终成功摆脱了贫穷的困扰。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勇敢攘狱,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攘狱”与“摆脱困境”这个意思联系起来。可以通过想象自己被困在一个监狱中,然后想象自己成功逃脱,摆脱困境的情景,帮助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解围”、“出谷”等,扩大词汇量。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深入理解《左传》中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努力学习,攘狱困扰,取得了好成绩。初中生:考试前,我要积极备考,攘狱考试的困境。高中生:在选择专业时,我要认真思考,攘狱未来的困扰。大学生:毕业后,我要积极就业,攘狱找工作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