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染毫在词典中的解释
rǎnháo

染毫

拼音rǎn háo

注音ㄖㄢˇ ㄏ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濡墨挥笔。指作诗、文、书、画等。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顾骏之》:“天和气爽之日,方乃染毫。”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禹锡述旧言怀赠二君子》诗:“染毫东国素,濡印 锦溪 砂。” 清 姚鼐 《游赡园和香亭》诗:“暇日聊陈讌,临风一染毫。”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德、思想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使其具备高尚的品质。

详细解释

  • 染毫源自于古代文人用羊毫蘸墨,书写文章的场景。染毫成语比喻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使人的品德、思想具备高尚的品质。

使用场景

  • 染毫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思想纯正。可以用于表扬有道德、修养和高尚品质的人。

故事起源

  • 染毫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他们使用羊毫蘸墨写作,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染毫成语通过这一场景,形象地比喻人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使其品德、思想具备高尚的品质。

成语结构

  • 染毫是一个动宾短语,动词是“染”,宾语是“毫”。

例句

  • 1. 他的品德高尚,思想纯正,真可谓染毫之人。2. 这位老师深受学生们的尊敬,他的言行举止都是染毫之德。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染毫成语与古代文人用羊毫蘸墨写作的场景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染毫的过程,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染毫相关的成语,如染丝、染指等,了解更多关于品德、修养和高尚品质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个染毫之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2. 初中生:老师是我们的榜样,他的言行举止都是染毫之德。3. 高中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成为染毫之人。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用知识和行动,展现染毫之德,为社会做出贡献。

拆字解意

染毫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