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晦
拼音yū huì
注音ㄧㄩ ㄏ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曲折晦涩。 元 陈栎 《勤有堂随录》:“后来渐渐迂僻,如註 杜 诗,多説得迂晦,教人费力解説,可怒。”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八节:“ 陈独秀 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辞或行为晦涩难懂,不直接明了。
详细解释
- 迂晦是由“迂”和“晦”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迂”指思维、行为等方式不直接、不简洁,有时甚至显得拖沓;“晦”指晦涩、难以理解。迂晦形容言辞、行为、思维等晦涩、难懂,不直接明了。
使用场景
- 迂晦多用来形容文章、言辞或行为晦涩难懂,不易理解。也可以用来形容思维方式过于拖沓、迂腐。
故事起源
- 迂晦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天运篇》中。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作品以寓言和譬喻的形式表达思想。在《天运篇》中,庄子以迂晦的言辞描绘了天地间的运行规律,表达了他对宇宙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 1. 这篇文章写得太迂晦了,我根本看不懂。2. 他的演讲语言迂晦,听众一片茫然。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迂晦与晦涩、难懂的含义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迂腐地走在晦暗的森林中,无法找到明路,表示他的思维方式迂腐而晦涩。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庄子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独特的哲学思想和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问题太迂晦了,我完全不明白。2. 初中生:老师讲的数学题太迂晦了,我怎么也理解不了。3. 高中生:这本小说的情节太迂晦了,我读了好几遍还是没明白。4. 大学生:这篇论文的观点表达太迂晦了,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5. 成人:他的演讲语言迂晦,听众一片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