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泉壤在词典中的解释
quánrǎng

泉壤

拼音quán rǎng

注音ㄑㄨㄢˊ ㄖ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泉下,地下。指墓穴。 晋 潘岳 《寡妇赋》:“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晋书·孙绰传》:“虽没泉壤,尸且不朽。” 明 王玉峰 《焚香记·往任》:“忽然晕倒在地,险些一命归泉壤。” 叶圣陶 《穷愁》:“幸尔非弱者,犹能以小贩自存。非然者,以余老病頽区,当早委泉壤矣。”

基本含义

  • 指泉水的源头和土地的表面,比喻事物的根本或基础。

详细解释

  • 成语“泉壤”由“泉”和“壤”两个词组成。其中,“泉”指泉水的源头,代表事物的根本或起源;“壤”指土地的表面,代表事物的基础或根基。结合在一起,成语“泉壤”比喻事物的根本或基础,强调事物的起源和基础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根本、基础或重要性,强调事物的起源和基础的重要性。可以用来形容人才、道德、基础知识等方面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

  • 成语“泉壤”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一年》这篇文章中。文章讲述了齐国的襄公听说晋国的韩宣子非常有才华,于是派人去晋国请他来齐国任官。韩宣子接到请托后,回信说:“泉壤之请,岂敢辞命。”这句话意思是说“泉壤之请”,即事关重要的请托,他不敢推辞。后来,人们就用“泉壤”来形容事物的根本或基础。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是我们公司的泉壤,没有他,公司就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2.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泉壤,没有文化的积淀,国家就无法繁荣昌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泉壤”的两个字分别与其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泉水的源头代表事物的根本或起源,而土地的表面代表事物的基础或根基。可以想象泉水从地下涌出,形成泉水的源头,同时泉水滋润土地,给事物提供生长的基础。通过联系这些形象,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泉水、土地相关的成语,如“泉涌汩汩”、“泉水相通”、“泉水长流”等,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泉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没有泉壤,植物就无法生长。2. 初中生:科学知识是学习的泉壤,没有扎实的科学知识,学习就无法建立起来。3. 高中生:道德是人格的泉壤,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一个人就无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4. 大学生:基础知识是专业发展的泉壤,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就无法提高。

拆字解意

泉壤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