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螟蜮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g

螟蜮

拼音míng yù

注音ㄇㄧㄥˊ ㄧㄩ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螟和蜮,危害禾苗的两种害虫。《吕氏春秋·任地》:“大草不生,又无螟蜮。” 高诱 注:“蜮,或作螣,食心曰螟,食叶曰蜮, 兗州 谓蜮为螣,音相近也。” 晋 陶潜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唐 陆贽 《奏依京兆所请折纳事》:“只如螟蜮为殃,豌豆全损。”

基本含义

  • 比喻隐藏在暗处的危险或敌人。

详细解释

  • 螟蜮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螟指螟虫,蜮指蜮鱼。螟虫是一种害虫,常常隐藏在庄稼的根部,给农民带来很大的损失。蜮鱼则是一种危险的鱼类,它潜藏在水中,等待猎物上钩。因此,螟蜮这个成语比喻隐藏在暗处的危险或敌人,让人防不胜防。

使用场景

  • 螟蜮可以用来形容隐藏在暗处的危险或敌人。比如,当我们面对看似无害的人或事物时,要警惕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此外,螟蜮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隐藏在暗处的阴谋或诡计。

故事起源

  • 螟蜮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五年》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螟虫和蜮鱼的故事。故事中,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被螟虫侵害,国王派人去寻找害虫的来源,结果发现了一条蜮鱼。于是,国王下令抓住蜮鱼,解决了螟虫的问题。由此,螟蜮成为了形容隐藏在暗处的危险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螟蜮是一个由两个意义相近的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小心那个看似和蔼可亲的人,他可能是个螟蜮。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警惕螟蜮的出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螟蜮的发音“míng yú”联想为“明鱼”。螟虫和蜮鱼都是在暗处隐藏的危险,而明鱼则表示可以看见的鱼类,形成鲜明的对比,帮助记忆螟蜮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农业文化,深入理解螟蜮这个成语的含义。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暗度陈仓”、“暗箭伤人”等,进一步扩展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打篮球的时候,突然有一个球从螟蜮般的速度飞过来,吓了我一跳。2. 初中生:我们要时刻警惕网络上的螟蜮,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3. 高中生:在政治斗争中,我们要警惕螟蜮式的攻击,保护自己的利益。4. 大学生:在商业竞争中,我们要警惕竞争对手的螟蜮行为,保持警觉。

拆字解意

螟蜮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