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儒博在词典中的解释

儒博

拼音rú bó

注音ㄖㄨˊ ㄅㄛ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谓学问渊博。《晋书·张韪传》:“ 韙 儒博,晓天文。”《晋书·戴邈传》:“少好学,尤精《史》《汉》,才不逮 若思 ,而儒博过之。”
    (2).指博学之士。《晋书·律历志上》:“时 淮南王 安 延致儒博,亦为律吕。”

基本含义

  • 指学识渊博,博学多才。

详细解释

  • 儒博是由“儒”和“博”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儒,指的是儒家学说,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和学问的精髓。博,指的是广博的知识和才能。儒博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学识渊博,博学多才。

使用场景

  • 儒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学识广博、博学多才。可以用来称赞那些对各个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并具备广博知识的人。

故事起源

  • 儒博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艺文志》:“儒博,博学也。”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它是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和总结而形成的。

成语结构

  • 儒博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式简洁明了。

例句

  • 1. 他是个儒博之人,无论什么问题都能给出深入的解答。2. 这位教授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很高的造诣,还对其他学科也很儒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儒博这个成语。可以将“儒”字与儒家学说联系起来,而“博”字则表示广博的知识和才能。通过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对儒家学说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论语》和《大学》等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想成为一个儒博的人,我要努力学习各个科目。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儒博之人,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还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3. 高中生:他是个儒博的人,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参加了各种课外活动。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成为一个儒博之人。

拆字解意

儒博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