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鼓
拼音kuà gǔ
注音ㄎㄨㄚˋ ㄍ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腰鼓。在腰间系一长圆形的小鼓,且行且击,演奏诸种鼓调。跨,用同“ 挎 ”。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过会》:“过会者,乃京师游手,扮作开路、中幡、槓箱、官儿、五虎棍、跨鼓、花鈸……之类,如遇城隍出巡及各庙会等,随地演唱,观者如堵。” 端木蕻良 《曹雪芹》第十七章:“香会很多……传统的巧炉圣会,还有秧歌会,高跷会,什不闲,跨鼓花钹。”
基本含义
- 跨过鼓面。
详细解释
- 跨鼓是指跨越鼓面。鼓作为一种乐器,其面部呈圆形,中间凸起,因此跨过鼓面代表了跨越困难或障碍的意思。该成语常用来形容克服困难、突破障碍,勇往直前的精神。
使用场景
- 跨鼓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心,勇敢向前。可以用于励志故事、演讲或者鼓励他人时使用。
故事起源
- 跨鼓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鼓乐文化。古代鼓乐队由多人组成,演奏时需要跨过鼓面才能完成各种技巧动作。跨过鼓面象征着克服困难,故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勇敢地跨鼓,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2. 面对挑战,我们要像跨鼓一样勇往直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鼓乐队的形象,想象自己跨过鼓面,克服困难的场景,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鼓乐文化的知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与演奏技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跨鼓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跨鼓,成功地完成了所有的技巧动作。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要像跨鼓一样,坚定信心,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