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宪役在词典中的解释
xiàn

宪役

拼音xiàn yì

注音ㄒㄧㄢˋ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旧时称上司的衙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卑职荷老大人宪票,諭领粮僉银两,随具票付宪役回报矣。”

基本含义

  • 指官员依法履行职责,代表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事务。

详细解释

  • 宪役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宪指宪法,役指公共事务。宪役表示官员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代表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事务,包括管理、监督、执行等职责。这里的宪役强调官员的责任与义务,强调官员应该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工作,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成语中的宪役一词也可以泛指公务,表示官员履行职责的义务和责任。

使用场景

  • 宪役一词多用于正式场合,用来形容官员履行职责、承担公共事务。可以用于政府工作报告、官员演讲等场合,强调官员应该依法履行职责,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故事起源

  • 《史记·平津侯列传》记载了一个关于宪役的故事。故事中,平津侯梁丘赐在担任官职期间,非常勤奋努力,依法履行职责,代表国家承担了许多公共事务。因此,梁丘赐被誉为宪役之臣。这个故事成为后来宪役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宪役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作为一名官员,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宪役。2. 那位领导非常重视宪役,每天都在为人民服务。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宪役理解为官员的宪法义务,记忆时可以联想宪法和役务两个词,强调官员的责任和义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宪役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现代官员职责和义务的要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做一个好学生也是一种宪役。中学生:作为学生会主席,我要履行好我的宪役。大学生:作为一名社团干部,我要认真履行我的宪役。

拆字解意

宪役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