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醆
拼音yīng wǔ zhǎn
注音ㄧㄥ ㄨˇ ㄓ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鸚鵡盏 ”。鹦鹉杯。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歌声远,椰子酒倾鸚鵡醆。” 宋 陈与义 《赴陈留》诗之二:“平生鸚鵡盏,今夕最关身。”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说话模仿得非常逼真,像鹦鹉一样。
详细解释
- 鹦鹉是一种能够模仿人类说话的鸟类,而醆则表示模仿得非常逼真。因此,“鹦鹉醆”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说话时,模仿得非常逼真,几乎无法分辨真假。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模仿他人的口音、语调或者说话方式非常像原来的那个人。
故事起源
- 《鹦鹉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吕洞宾传》一书中。故事中,吕洞宾化身为鹦鹉,模仿了一个人的声音。这个故事成为后来“鹦鹉醆”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语+鹦鹉+醆
例句
- 1. 他的英语发音太好了,简直像是鹦鹉醆一样。2. 她的演技非常出色,能够鹦鹉醆地模仿各种人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鹦鹉醆”这个成语与鹦鹉模仿人说话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生动的形象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模仿、说话相关的成语,如“学舌鸟”、“如痴如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妹妹的英语发音非常像鹦鹉醆,每次听她说英语都觉得很有趣。2. 初中生:他的模仿能力很强,能够鹦鹉醆地模仿各种名人的声音。3. 高中生:他在话剧演出中扮演了一个外国人角色,通过鹦鹉醆般的模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