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八识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í

八识

拼音bā shí

注音ㄅㄚ ㄕ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天地八阳神咒经》:“云何名八识?眼是色识,耳是声识,鼻是香识,舌是味识,身是触识,意是分别识。六根是六识。舍藏识,阿赖耶识,是名曰八识。” 清 龚自珍 《最录八识规矩颂》:“师復念言法相宗大纲在八识,大纬在四分,乃製此颂一十二章,分四大支,初三颂眼等识,次三颂意识,次三末那,次三赖耶。”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 孙卿 又曰:‘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经理也。’其能知八识者矣。”

基本含义

  • 指人的感官和心灵的认识能力。

详细解释

  • 八识是佛教术语,指人的感官和心灵的认识能力。八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其中,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是感官识,负责感知外界的事物;意识是心灵的认识能力,负责对所感知的事物进行思考和判断;末那识是对事物的直接感知能力;阿赖耶识是对事物的存储和记忆能力。

使用场景

  • 常用于佛教讲解中,用来描述人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也可用于形容人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

故事起源

  • 八识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最早出现在《阿含经》中。据说,佛陀在讲经时,曾阐述了人的感官和心灵的认识能力,并将其归纳为八个识。

成语结构

  • 八识是由“八”和“识”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八识非常敏锐,能够准确地感知到周围的变化。2. 在佛学讲座中,教授详细解释了八识的含义和作用。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八识的每个识与具体的感官联系起来,如眼识与眼睛、耳识与耳朵等,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佛教中关于八识的深层含义和修行方法,了解八识在人的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通过眼识看到了美丽的花朵。2. 初中生:八识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指人的感官和心灵的认识能力。3. 高中生:在心理学中,八识被用来描述人的感知和认知过程。4. 大学生:通过学习八识,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人的认知能力的复杂性。

拆字解意

八识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