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素养在词典中的解释
yǎng

素养

拼音sù yǎng

注音ㄙㄨˋ ㄧ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名)平日的修养。
    [构成]
    偏正式:素〔养
    [例句]
    艺术素养很高。(作主语)
    [同义]
    修养

近义词

  • 修养、教养

英文翻译

  • 1.accomplishment; attainment

详细解释

  • ◎ 素养 sùyǎng
    (1) [accomplishment]∶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军事素养
    (2) [attainment]∶平素的修养
    理论素养
    (1).修习涵养。《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歷,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宋 陆游 《上殿札子》:“气不素养,临事惶遽。”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士气不可不素养。如 明昌 、 泰和 间,崇文养士,故一时士大夫,争以敢説敢为相尚。”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六:“他虽然是一位经济学专家,而对于国学却有深湛的素养。”
    (2).平素所供养。《后汉书·刘表传》:“ 越 有所素养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众来。”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的修养、教养和品德素质。

详细解释

  • 素养是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修养和素质。它包括个人的道德品质、社会行为规范、学识水平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一个具有高素养的人不仅在个人修养上有所追求,还能够在各个方面展现出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举止。

使用场景

  • 素养这个词语常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水平。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学识、修养等方面的素质。例如,在面试时,人力资源经理可能会问:“您认为什么是一位优秀员工的素养?”在教育领域,教师可能会强调学生的素养培养,包括道德素养和学术素养等方面。

故事起源

  • 目前尚无关于“素养”这个词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它是一个常用的词语,用来描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水平。

成语结构

  • 素养是一个由“素”和“养”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素”表示朴实、纯净的意思,“养”表示培养、修养的意思。

例句

  • 1. 他的素养非常高,无论在公众场合还是私人交往中都能够体现出他的高尚品质。2. 在培养学生的素养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学术和审美能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素养”这个词语拆分为“素”和“养”两个字,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例如,可以将“素”联想为朴实纯净的意思,将“养”联想为培养修养的意思,从而理解为培养朴实纯净的修养和素质。

延伸学习

  • 想要提高自己的素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 注重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关注社会公德和个人行为规范。2. 提升学识水平:积极学习各类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储备。3. 培养审美能力: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文学等,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4. 发展社交技巧:学会与人相处,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素养就是要懂礼貌,不损害他人的利益。2. 初中生:素养不仅包括道德品质,还包括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3. 高中生:培养学生的素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素养,不仅要有学术能力,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运用“素养”这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