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鉢
拼音tuō bō
注音
繁体托缽|托鉢
基本解释
亦作“ 托钵 ”。1.手托钵盂。指僧人赴斋堂吃饭或向施主乞食。钵。梵语的省音译,意为应器。比丘的食器。《联灯会要·雪峰义存禅师》:“鐘未鸣,鼓未响,托鉢向甚么处去?”《续传灯录·惟正禅师》:“闻托鉢乞食,未闻安坐以享。” 明 高濂 《玉簪记·谭经》:“衣食浑无措,空门来托鉢。” 明 陈贞慧 《书癸巳毘陵事》:“其时有 澹上人 ,从 匡庐 来,肩瓢笠,日托钵於市。”
2.泛谓贫困求人。 清 张鹿徵 《与程端伯先生书》:“邇来落魄无似,托鉢 东牟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盍投笔从戎,聊以博升斗,不犹愈於托鉢同人,受守钱虏之轻薄乎?”《黑籍冤魂》第二十回:“终日在街头沿门托钵,到了夜间,就在人家屋檐下歇宿。”
基本含义
- 指僧人或行乞者拿着钵盂向人乞讨食物。比喻向别人乞求帮助或恩惠。
详细解释
- 托鉢一词源于佛教,原指僧人行乞时用钵盂接受信徒的施舍。后来扩展为一种比喻,表示向他人请求帮助或恩惠。托鉢强调的是一种谦卑的姿态,向别人请教或寻求帮助时应该保持谦虚和感恩之心。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向他人恳求帮助、求助或寻求支持的情况。例如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向同事请教,或在生活中向朋友借钱等。
故事起源
- 托鉢一词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中,描述了佛陀及其弟子行乞乞食的情景。佛教中托鉢被视为一种修行的方式,通过行乞来锻炼自己的谦虚、满足和感恩之心。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托”和“鉢”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向老师托鉢,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2. 在困难时,他毫不犹豫地托鉢向朋友求助。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托鉢的场景,想象一个行乞者拿着钵盂向人乞讨食物的情景,以此来记忆托鉢的含义。
延伸学习
- 1. 了解更多与佛教相关的词语和文化。2. 学习其他表示请求帮助或恩惠的成语,如“借花献佛”、“求贤若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向同学托鉢,希望能借到一支铅笔。2. 初中生:他向老师托鉢,希望能得到一些额外的学习资料。3. 高中生:在考试前,他向同学托鉢,希望能借到一份复习资料。4. 大学生:他向导师托鉢,希望能得到一些研究机会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