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旨
拼音lìng zhǐ
注音ㄌㄧㄥˋ ㄓ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1).指帝王的命令。《梁书·王僧辩传》:“俄而 岳阳 奔退,而 鲍泉 力不能剋 长沙 , 世祖 乃命 僧辩 代之…… 僧辩 既入,背 泉 而坐,曰:‘ 鲍郎 ,卿有罪,令旨使我鏁卿,勿以故意见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国王﹞令旨已下,随有两个力士将鋃鐺锁了 言寄华 到那大粪窖边墩着。”
(2). 宋 、 元 时指太子的命令。 宋 岳珂 《愧郯录·圣旨教令之别》:“国朝所司承旨之别:乘舆称圣旨,中宫称教旨,储闈称令旨。”《元代白话碑集录》载有1243年 鄠县 草堂寺 《阔端太子令旨碑》。
(3). 金 代曾以皇太后之命为“令旨”。《金史·章宗纪一》:“己亥,迁大行皇帝梓宫於 大安殿 。癸卯,以皇太后命为令旨。”
基本含义
- 指君主或上级的命令和指示。
详细解释
- 令旨是由“令”和“旨”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令指君主或上级的命令,旨指上级的指示和意愿。令旨表示接受君主或上级的命令,并按照其指示行事的意思。
使用场景
- 令旨常用于形容遵从上级命令、执行上级指示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军队、政府、组织等机构中的人员遵从上级命令的情景。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刘邦任命刘贾为大司马,刘贾接到命令后立即奉行,没有丝毫犹豫。刘贾的忠诚和遵从让刘邦非常赞赏,于是他说:“令贾,如令旨。”意思是刘贾遵从命令如同遵从上级的指示一样。这个故事成为了“令旨”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动词“令”和名词“旨”组成。
例句
- 1. 领导的令旨,我们必须遵守。2. 士兵们听到上级的令旨,立即集结准备出发。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令旨”与“君主的命令”联系起来,想象自己是一个受命令的人,必须遵从上级的指示,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上级命令和遵从相关的成语,如“驾驭”、“奉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下了令旨,我们要按时完成作业。初中生:班长接到校长的令旨,组织同学们参加志愿者活动。高中生:学生会主席宣读了校长的令旨,要求大家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