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披沥在词典中的解释

披沥

拼音pī lì

注音ㄆㄧ ㄌ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披沥 pīlì
    [open one’s heart and talk] 指开诚相见,尽所欲言
    披沥丹愚,谅非矫饰。——上官仪《为卢岐州请致仕表》
    披沥陈辞

英文翻译

  • 1.[书]

详细解释

  • (1).竭尽。多谓竭尽忠诚。 唐 上官仪 《为卢岐州请致仕表》:“披沥丹愚,谅非矫饰。”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论侠》:“向金阶披沥把衷肠诉。”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事势所趋,将有为臣子所不忍言者,用敢披沥陈之。” 邹韬奋 《抗战以来》六二:“忝在爱末,用敢披沥上陈,诸希鉴察为幸。”
    (2).倾吐;显示。 明 王廷相 《与彭宪长论学书》:“昨奉执事高论……教僕多矣,恐非知僕之心也,乃披沥闻见,再为陈説。”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革命与文学》:“而每当朝代换易,一些忠臣烈士所披沥的血泪文章,至今尤传诵于世的,我们也可以说是指不胜屈的。”《诗刊》1978年第3期:“节节不离‘睡’字,不睡有因,安睡有由,从不睡到安睡,丝丝入扣,步步推进,展现出 周总理 的崇高形象,披沥出诗作者的无限深情。”

基本含义

  • 形容文章或诗词的内容充实丰富,字句质朴自然。

详细解释

  • 披沥是由“披”和“沥”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披指散开,沥指滴落,引申为流露、展示。披沥意指文章或诗词内容丰富,字句质朴自然,情感流露,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情感。

使用场景

  • 披沥常用于描述文章或诗词的写作风格和质量。它通常用来赞美优秀的作品,表示作者的才华和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内容丰富且质朴自然。

故事起源

  • 《史记·平津侯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楚国的大臣屈原在放逐期间写下了《离骚》这首诗。当时,屈原身处异地,思念故乡,对国家的忧虑和自己的遭遇感到非常沮丧。于是,他用披沥的笔调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忧愤之情。这个故事被后人形容为屈原的《离骚》披沥于世,成为“披沥”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的文章披沥真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这位年轻诗人的作品披沥才情,被誉为当代文坛的瑰宝。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披沥”拆分为“披”和“沥”两个字来记忆。披可以联想到散开、展示,沥可以联想到滴落、流露。将这两个意象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文学创作相关的成语,如“文思泉涌”、“才情出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的作文披沥了我的想法和感受。2. 初中生:这篇诗披沥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3. 高中生:这篇小说披沥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反思。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披沥”这个成语。

拆字解意

披沥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