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律
拼音sāng lǜ
注音ㄙㄤ ㄌㄩˋ
繁体
基本解释
采桑养蚕的时令。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蕤宾五月》:“麦陇移秋,桑律渐暮。莲花泛水,艳如 越 女之腮;苹叶漂风,影乱 秦 臺之镜。”
基本含义
- 指人们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详细解释
- 桑律是由“桑”和“律”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桑”指的是桑植,意为道德规范;“律”指的是法律法规。桑律一词合起来表示人们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使用场景
- 桑律一词主要用于讨论人们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遵循社会公德、法律法规,以及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利益。
故事起源
- 桑律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桑中》一篇中,原文为“桑之未落兮,恐其未央。”意为桑树还没有凋谢,恐怕就要到了晚年。后来,人们将“桑中”解释为道德规范,引申出“桑律”一词。
成语结构
- 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成语结构。
例句
- 1. 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遵守桑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2. 只有遵守桑律,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桑律”这个成语与“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桑树下,遵守着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知识,并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对桑律的理解和实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遵守桑律,不说脏话,不欺负同学。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要遵守桑律,不抄袭作业,不作弊考试。3. 高中生: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守桑律,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遵守桑律,不参与学术不端行为,保持学术诚信。5. 成年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遵守桑律,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