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荡幡在词典中的解释
dàngfān

荡幡

拼音dàng fān

注音ㄉㄤˋ ㄈㄢ

繁体

基本解释

  • 布幅下垂的军旗。《隋书·礼仪志三》:“步卒八十队,分为四团。团有偏将一人。第一团,每队给青隼盪幡一。第二团,每队黄隼盪幡一。第三团,每队白隼盪幡一。第四团,每队苍隼盪幡一。”

基本含义

  • 指风吹动旗帜摇摆的样子,比喻形势变动或势力衰败。

详细解释

  • 荡,摇动;幡,旗帜。荡幡比喻形势变动或势力衰败,也可以形容人的志向不定或行动不果断。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变化。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三十年》中有一则故事。昭公是鲁国的国君,他曾经出兵讨伐陈国,但是在行军途中,遇到了大雨和狂风,旗帜被吹得摇摆不定,形势非常不利。于是,昭公认为这是上天给他的警示,于是决定放弃讨伐陈国的计划。从此以后,人们用“荡幡”来形容形势变动或势力衰败的情况。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

例句

  • 1. 这个国家的经济形势正在荡幡,需要采取措施稳定局势。2. 他的志向一直荡幡不定,无法坚持下来。3. 战争的局势发生了荡幡,双方的优势发生了变化。

记忆技巧

  • 可以想象一面旗帜在风中摇摆不定的场景,帮助记忆“荡幡”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含有“荡”和“幡”的成语,如“荡然无存”、“风起云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风吹动校旗,荡幡摇摆。2. 初中生:这个国家的经济形势正在荡幡,需要采取措施稳定局势。3. 高中生:他的志向一直荡幡不定,无法坚持下来。4. 大学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我们必须要适应荡幡的形势。5. 成年人:战争的局势发生了荡幡,双方的优势发生了变化。

拆字解意

荡幡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