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部帖在词典中的解释
tiē

部帖

拼音bù tiē

注音ㄅㄨˋ ㄊㄧㄝ

繁体

基本解释

  • 官署发给盐商的运盐执照。又称引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有部帖的盐商,叫做‘根窝’。有根窝的,每盐一引,他要抽银一两,运脚公用。”

基本含义

  • 指各部门、各机关的公文、奏章等。

详细解释

  • 部帖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部指各个部门、机关,帖指文书、公文。合在一起,部帖表示各个部门、机关所发出的公文、奏章等。

使用场景

  • 部帖常用于形容各个机关、部门所发出的公文、奏章等。也可以用来形容各个机构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故事起源

  • 部帖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意为各个部门的文书。在古代,各个部门、机关之间需要通过公文、奏章等方式进行沟通和联系,部帖就是这种沟通方式的代表。

成语结构

  • 部帖由两个字组成,部帖。

例句

  • 1. 这份部帖需要尽快送到相关部门。2. 各个部门之间的部帖往来频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部帖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公务员,每天都在处理各个部门发来的公文、奏章,这就是部帖。

延伸学习

  • 除了部帖,还有许多与公文、奏章相关的成语可以学习,如“文山会海”、“纸上谈兵”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发给我们的部帖上写着明天的作业。2. 初中生:我在学校的学生会担任部长,每天都要处理很多部帖。3. 高中生:政府部门之间的部帖往来需要严格保密。4. 大学生:我在实习的公司负责处理各个部门的部帖。5. 成年人:工作中经常要处理各个部门发来的部帖,需要高效沟通和协调。

拆字解意

部帖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