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赍恨在词典中的解释
hèn

赍恨

拼音jī hèn

注音ㄐㄧ ㄏ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赍恨 jīhèn
    [have a gnawing regret] 抱恨
    赍恨而终

近义词

  • 抱恨、含恨

详细解释

  • 亦作“賷恨”。抱憾。 宋 陈亮 《祭孙冲季文》:“今余不幸而言中,使子賫恨而入地,重慈亲之忧,有幼子之累。”《石点头·玉箫女再世玉环缘》:“正欲遣人迎取,不道此女已賷恨而亡。” 清 王晫 《今世说·政事》:“小人罪固当死,但以不能改过迁善,賷恨泉下耳。”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卒之疾病颠连,賫恨以没。”
    抱恨。《后汉书·冯衍传上》“由是为诸王所聘请” 李贤 注引 汉 冯衍 《与阴就书》:“ 衍 年老被病,恐一旦无禄,命先犬马,怀抱不报,齎恨入冥。”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有孤前言,齎恨无已。” 唐 司空图 《绝麟集述》:“冒没已多,幸无大愧,固非齎恨而有作也。”

基本含义

  • 怀有深深的愤恨之情。

详细解释

  • 赍恨是指心怀深深的恨意,无法释怀的愤恨之情。形容对仇敌或不满之事耿耿于怀,长久不能忘怀。

使用场景

  • 赍恨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对于曾经受到的伤害或冤屈感到愤怒和不满的情绪。可以用于描述个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也可以用于形容民族、国家之间的仇恨。

故事起源

  • 赍恨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书·王莽传》,故事发生在汉朝末年,当时王莽篡位,成为新的皇帝。有一位名叫赵岐的大臣,他曾经是刘秀的亲信,但因为一些误会而被王莽所杀。赵岐临死前说:“我赍恨于天下,成为万世之冤。”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成语“赍恨”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赍恨是由两个汉字构成的成语,赍意为怀念、怀恋,恨意为愤恨、怨恨。

例句

  • 1. 他对于失去的机会赍恨已久,一直无法释怀。2. 她心里充满了对前任男友的赍恨,无法忘记他对她的伤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心中充满了愤恨之情,无法释怀,这样就能够记住赍恨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赍恨相关的成语,如“怀恨在心”、“耿耿于怀”等。同时,也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汉朝历史和文化的知识,以加深对赍恨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那个欺负我的同学赍恨已久,每次看到他都会觉得很生气。2. 初中生:我对于考试被老师误会作弊的事情赍恨已久,觉得很冤枉。3. 高中生:他对于自己的家庭贫困赍恨已久,一直努力学习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4. 大学生:我对于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赍恨已久,希望能够为社会做出一些改变。

拆字解意

赍恨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