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葬
拼音zhù zàng
注音ㄓㄨˋ ㄗㄤˋ
繁体
基本解释
佐助他人发丧送葬。《礼记·曲礼上》:“适墓不登垄,助葬必执紼。” 唐 于鹄 《哭王都护》:“告哀乡路远,助葬戍城空。”《新五代史·杂传·罗绍威》:“ 绍威 子 廷规 娶 梁 女,会 梁 女卒, 太祖 阴遣客将 马嗣勋 选良兵实舆中,以长直军千人杂舆夫入 魏 ,诈为助葬, 太祖 以兵继其后。”
基本含义
- 助葬指帮助别人安葬亲人的行为,也可引申为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或处理困难。
详细解释
- 助葬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葬礼习俗,表示帮助他人料理丧事,为亲人送行的行为。在现代语境中,助葬也可以泛指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处理困难的行为。
使用场景
- 助葬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或处理困难的情境,尤其适用于形容在他人困难时伸出援手的行为。此外,也可以用于描述参与亲友葬礼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王子安的人,他的朋友家中发生了一场悲剧,全家人都因疾病去世。王子安得知消息后,立即前去帮助他的朋友处理丧事,安排葬礼。他不仅出钱出力,还亲自参与了整个葬礼过程,帮助朋友解决了很多问题。后来,人们用“助葬”来形容他的行为,表示帮助他人安葬亲人的善举。
成语结构
- 助葬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属于常用的动词短语。
例句
- 1. 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我很多助葬。2. 在他父亲去世后,他的朋友们纷纷前来助葬。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助葬”这个成语与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或处理困难的情景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结。同时,可以将其与古代葬礼习俗中帮助亲人安葬的场景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来扩展对助葬的理解和应用,如“助人为乐”、“助人为快乐之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帮助同桌解决了一个难题,感觉像是在助葬他的困难。2. 初中生:他在我需要帮助时,总是毫不犹豫地助葬我。3. 高中生:他热衷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经常助葬需要帮助的人。4. 大学生:作为社团成员,我经常参与助葬活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互相助葬,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