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庆寺
拼音jī qìng sì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拼音: jī qìng sì
简介
积庆寺,蒙古名“宝音—乎尔格奇—苏目”。因地处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水泉镇塔子沟村,汉语俗名被称为“塔子沟庙”。积庆寺始建于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既公元1705年,初为当地蒙古贵族所建小庙,后因请来迪彦奇喇嘛洛布桑格拉坚措(一世活佛)而得以发展。至二世活佛因其佛法精深而得到奉天一带锡伯族富商信服,而以筹资扩建寺庙,道光十四年,道光帝亲赐寺名为“积庆寺”,并拨国款修建了二大扎仓,既哲学院与密宗学院。积庆寺名闻东蒙地区。
基本含义
- 指积累善行、积累福德的地方。
详细解释
- 积庆寺是由“积”和“庆寺”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积,意为积累、积聚;庆寺,指佛寺、庙宇。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积累善行、积累福德的地方。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善行和福德,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有很多好人好事,充满了正能量。
故事起源
- 《续世说》是明代刘基的著作,其中有一则故事是《积庆寺》。相传,南朝梁武帝时,有一座寺庙名为积庆寺,寺内住着一位和尚。这位和尚不修边幅,却一直默默地积累善行,帮助贫苦人家,行善事。后来,这座寺庙的名字就成为了“积庆寺”,也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积累善行和福德的地方。
成语结构
- 主语 + 动词 + 宾语
例句
- 1. 他一直在积庆寺做义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2. 这个小镇被称为积庆寺,因为这里的人们都非常善良。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积庆寺”拆分为“积”和“庆寺”,并联想到一个地方积累善行、积累福德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文化中关于积累善行和福德的概念,以及其他与积累相关的成语,如“积少成多”、“积毁销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每天积累善行,成为一个积庆寺。2. 初中生:希望我所在的社区成为一个积庆寺,充满了爱心和正能量。3. 高中生:努力学习,为将来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成为一个积庆寺。4. 大学生:志愿者们在这个社区建立了一个积庆寺,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