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蒙倛在词典中的解释
méng

蒙倛

拼音méng qī

注音ㄇㄥˊ ㄑ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蒙箕 ”。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之神像。脸方而丑,发多而乱,形凶恶。《荀子·非相》:“ 仲尼 之状,面如蒙倛。” 杨倞 注:“倛,方相也。其首蒙茸然,故曰蒙倛…… 韩侍郎 云:‘四目为方相,两目为倛。’”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咎繇 面如蒙箕。” 唐 韩愈 《杂说》之三:“其貌有若蒙倛者。”

基本含义

  • 蒙受欺骗、受骗上当。

详细解释

  • 蒙倛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词组成。蒙指被愚弄、欺骗,倛指上当、受骗。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被欺骗、上当受骗的情况。

使用场景

  • 蒙倛一词通常用于描述被人欺骗、上当受骗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轻信他人的谎言或陷入别人的圈套,常见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

故事起源

  • 关于蒙倛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史记》。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晋平公的国君,他被一个名叫虞卿的大臣所欺骗,最终导致晋国的覆灭。这个故事成为了蒙倛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蒙倛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形象地描绘了被欺骗上当的情况。

例句

  • 1. 他被朋友的谎言蒙倛了。2. 小偷利用了他的好心,让他蒙倛了。

记忆技巧

  • 记忆蒙倛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 将“蒙”字联想为被眼睛蒙住,看不清真相。2. 将“倛”字联想为被人引诱、迷惑。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关于成语的用法和故事可以帮助加深对蒙倛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欺骗、上当受骗相关的成语,如“明鉴”,“欺世盗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被同学的谎言蒙倛了,买了一个假玩具。2. 初中生:她被网络上的骗子蒙倛了,把钱都转给了对方。3. 高中生:他在考试中被同学的抄袭行为蒙倛了,最终被发现作弊。4. 大学生:她在实习期间被公司的虚假承诺蒙倛了,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拆字解意

蒙倛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