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拒
拼音lián jù
注音ㄌㄧㄢˊ ㄐ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旧时一种防御设施。用铁链串连尖头枪而成。 唐 李靖 《卫公丘法》卷下:“城门先造连拒,马鎗壮鋭,以鏁连之。”
基本含义
- 连续拒绝
详细解释
- 连拒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连指连续,拒指拒绝。连拒的意思是指连续多次拒绝,表示坚决不接受或拒绝某事物。
使用场景
- 连拒一词常用于形容某人对某事的态度非常坚决,毫不妥协。可以用来形容拒绝某个提议、拒绝某个请求、拒绝某人的追求等情况。
故事起源
- 连拒的成语起源于《左传·襄公十一年》:“连拒不已。”这句话出自鲁国公子重耳被迫离开鲁国流亡的故事。公子重耳因为与鲁国公子季札争夺继承鲁国之位,被季札派人追捕。重耳一路上遭到了很多地方的拒绝,但他始终坚定地拒绝了所有的帮助和庇护,最终成功逃亡到了齐国,成为了齐国的贵族。这个故事中的连拒一词,形象地描述了公子重耳连续拒绝了所有的援助和庇护。
成语结构
- 连拒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动词组成的,形成了连续拒绝的意思。
例句
- 1. 他连拒了三次邀请,坚决不参加那个聚会。2. 这位演员连拒了几个大导演的邀约,因为他想专注于自己的舞台剧。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连拒记忆成一个连续的动作,比如连续地拒绝别人的请求或邀请。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人群中,一个接一个地拒绝别人的请求,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连拒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连拒相关的成语,例如“连篇累牍”、“连绵不断”等,这些成语都与连续的意义相关,可以加深对连拒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连拒了三次妈妈的要求,不想吃蔬菜。2. 初中生:他连拒了几个同学的邀请,选择自己一个人去图书馆学习。3. 高中生:面对父母的安排,她连拒了几次出国留学的机会,决定留在国内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