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杜举在词典中的解释

杜举

拼音dù jǔ

注音ㄉㄨˋ ㄐ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 春秋 时, 晋 大夫 知悼子 ( 荀盈 )卒, 平公 饮酒、击钟。宰夫 杜蒉 责以大臣丧日,不应举乐。 平公 引过自责,饮酒示罚, 杜蒉 洗而扬觶。 平公 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以戒后世。事见《礼记·檀弓下》。后因以称享宴礼毕而举杯为杜举,表明此杯乃昔者 杜蒉 之所举。 唐 裴度 《黄目樽赋》:“自合礼於宗彝,匪齐名於杜举。” 宋 苏轼 《见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愿君倡此风,扬觶斯杜举。” 清 钱谦益 《饮酒》诗之三:“此言当杜举,聊用勒酒城。”

基本含义

  • 杜举是一个四字成语,指的是阻止、制止、禁止。

详细解释

  • 杜举的字面意思是“杜止、举行”,表示阻止某种活动或行为的进行。它常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活动被限制或禁止,以达到维护秩序或保护利益的目的。

使用场景

  • 杜举常用于描述政府或其他权威机构对某种行为或活动的限制。例如,可以用来形容政府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或者某个组织对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进行限制。

故事起源

  • 杜举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朱权的《齐谐杂剧·杜举》。该剧讲述了一个杜举官在杜止违法行为时遭到了一些人的阻挠,最终通过努力成功制止了违法行为的故事。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并发展成了成语“杜举”。

成语结构

  • 杜举是一个由两个动词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杜举了非法集会。2. 学校对学生的校内手机使用进行了杜举。3.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政府采取了措施杜举不法商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杜举想象成一个手举着杜宾犬的人,这个人通过举起狗来阻止不法行为的发生。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限制、禁止相关的成语,如“禁绝”、“阻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杜举了我们在课堂上吃零食的行为。2. 初中生:学校杜举了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行为。3. 高中生:政府采取了措施杜举非法集会的发生。

拆字解意

杜举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