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诘
拼音tíng jié
注音ㄊㄧㄥˊ ㄐ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在朝廷上诘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果报·尹昌隆》:“ 昌隆 初倡禪让之议,其忠邪不可知,然亦可谓冒死不顾矣。至 文皇 廷詰得免,且令辅佐储宫,则知遇亦颇不浅。”
基本含义
- 指在朝廷或法庭上进行严正的质询和审问。
详细解释
- 廷诘是由“廷”和“诘”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廷”指朝廷或法庭,“诘”指质询和审问。廷诘形容质问的场合严肃庄重,质询的内容严肃而深入。
使用场景
- 廷诘一词常用于形容在公众场合或正式场合进行严肃的质询和审问。比如在法庭上,法官对被告进行廷诘;在政治辩论中,对政治家进行廷诘。
故事起源
- 廷诘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相传,在汉朝时期,司马相如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和政治家。他曾被派往匈奴,与匈奴使者进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司马相如以严肃的态度质询了匈奴使者,展现出了自己的才智和胆识。后来,人们用“廷诘”来形容严肃的质询和审问的场合。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法官对被告进行了严厉的廷诘。2. 在政治辩论中,对对方进行廷诘是常见的策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廷”字与法庭联系起来,将“诘”字与质询和审问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法律、政治和辩论相关的词语,以丰富对廷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严肃的廷诘。2. 初中生:辩论比赛中,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廷诘。3. 高中生:历史课上,老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廷诘。4. 大学生:在模拟法庭上,学生们进行了真实的廷诘。5. 成人:在公司会议上,经理对员工的决策进行了严肃的廷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