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邸吏在词典中的解释

邸吏

拼音dǐ lì

注音ㄉㄧˇ ㄌ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古代地方驻京办事机构的官吏。《新唐书·李德裕传》:“后除浮屠法,僧亡命多趣 幽州 , 德裕 召邸吏戒曰:‘为我谢 张仲武 , 刘从諫 招纳亡命,今视之何益?’ 仲武 惧,以刀授 居庸关 吏曰:‘僧敢入者斩!’”《宋史·刘奉世传》:“先是,进奏院每五日具定本报状,上枢密院,然后传之四方;而邸吏輒先期报下,或矫为家书,以入邮置。”

基本含义

  • 指贪污受贿的官员。

详细解释

  • 邸吏是由“邸”和“吏”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邸”指的是古代官员的住所,“吏”指的是官吏。邸吏一词原本是指居住在官员住所的官吏,后来逐渐演变为指贪污受贿的官员。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官员贪污腐败,行为不端。

使用场景

  • 邸吏一词多用于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贪污腐败的官员,或者批评腐败现象。

故事起源

  • 邸吏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的《世说新语》一书中。据说,梁武帝时期,有一位名叫陆翽的官员,他是梁武帝的近臣,负责管理宫廷事务。然而,陆翽却利用自己的职位,贪污受贿,行为十分不法。他收受贿赂,压榨百姓,被人们称为“邸吏”。后来,这个词逐渐成为指贪污受贿的官员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 邸吏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这位官员明明是为了个人利益,却假装为民请命,真是个典型的邸吏。2. 这个部门的领导贪污受贿,完全是个邸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邸吏”这个成语与贪污腐败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强烈的印象。可以想象一个住在官员住所的官吏,利用自己的职位进行贪污受贿的行为。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官员的制度和官吏的职责,以及古代中国的腐败现象和反腐斗争的历史。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邸吏是一个不好的官员,他们应该受到惩罚。2. 初中生:我们应该加强反腐斗争,杜绝邸吏的产生。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邸吏,他们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损失。4. 大学生:邸吏一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

拆字解意

邸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