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塞窦
拼音bì mén sāi dòu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bì mén sè dòu ㄅㄧˋ ㄇㄣˊ ㄙㄜˋ ㄉㄡˋ
闭门塞窦(閉門塞竇)
关闭门窗,堵塞洞穴。多谓防备之严。《宋史·儒林传四·蔡元定》:“若有祸患,亦非闭门塞竇所能避也。”亦作“ 闭门塞户 ”、“ 闭门墐户 ”。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庾》:“闭门塞户,羞见吾徒。” 清 钮琇 《觚賸续编·雁翎刀》:“居民互相惊告,以为鬼至,每日向夕,輒闭门墐户。”
基本含义
- 指闭门不出,不与外界交流,使自己的知识、见识停滞不前。
详细解释
- 闭门塞窦一词由两个成语组成,闭门和塞窦。闭门指关闭门户,不出门,塞窦指将竹筒的出口塞住。合在一起表示闭门不出,不与外界交流,使自己的知识、见识停滞不前。
使用场景
- 闭门塞窦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愿意接触外界,不愿意学习新知识,固步自封,不肯开阔视野的状态。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齐国有一位名叫窦婴的大夫,他非常聪明,但因为骄傲自满,不愿意向别人学习。有一天,窦婴去拜访了鲁国的大夫颜回,请他指点自己。颜回问窦婴:“你在家里有什么东西?”窦婴回答:“我有一只竹筒。”颜回便拿起竹筒,将竹筒的出口塞住,然后问窦婴:“现在你能听到外面的声音吗?”窦婴回答:“不能。”颜回告诉他:“这就是闭门塞窦,你闭门不出,不与外界交流,就会使自己的知识、见识停滞不前。”窦婴受到了启发,从此以后,他开始虚心向别人学习,成为了一位更加卓越的大夫。
成语结构
- 主体部分是“闭门塞窦”,由两个动词短语组成。
例句
- 1. 他一直闭门塞窦,不肯接受新的观点和知识。2. 别人的意见他从不听,真是闭门塞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关上门,然后用竹筒将自己的耳朵塞住,表示不愿意听外界的声音,不愿意接受新的知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齐国的历史和其他类似意思的成语,如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一起玩,总是闭门塞窦。2. 初中生:她不愿意参加学校的活动,整天闭门塞窦。3. 高中生:他不愿意去参加社会实践,总是闭门塞窦。4. 大学生:他对新的学科不感兴趣,一直闭门塞窦不愿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