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格
拼音páng gé
注音ㄆㄤˊ ㄍ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广泛匡正。《南史·齐纪上·高帝》:“昔我祖宗英叡,旁格幽明,末叶不造,仍世多故。”
基本含义
- 指在旁边站着,没有发言权或地位。
详细解释
- 旁格原指在官员面前站立,没有发言权和地位。后来泛指在旁边站着,没有参与决策或发言的权利。旁格有时也表示被排斥在外或被忽视。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某个场合中没有发言权或地位,或者被排斥在外。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团体或组织中没有被重视或被忽视。
故事起源
- 旁格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中的《僖公二十四年》。当时,齐国的公子夏朝在晋国做客,但是他没有被邀请参加重要的会议,只能站在一旁。后来,人们用“旁格”来形容在旁边站着,没有发言权或地位的人。
成语结构
- 旁格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形容词“旁”修饰名词“格”。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只是一个旁格,没有发言权。2. 在这个团队中,她一直是一个旁格,没有被重视。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旁格”与“旁观”进行类比,两者都含有“旁边”的意思。同时,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重要会议上,却只能站在一旁,没有发言权和地位,这样可以加深对“旁格”的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格”字的成语,如“正经”、“格物”等,了解其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级里只是一个旁格,老师从来不让我当班长。2. 初中生:他在球队里一直是一个旁格,从来没有被选为队长。3. 高中生:她在学校的学生会里只是一个旁格,没有被重视。4. 大学生:在这个社团中,我一直是一个旁格,没有得到机会参与重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