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容止在词典中的解释
róngzhǐ

容止

拼音róng zhǐ

注音ㄖㄨㄙˊ ㄓ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 容止 róngzhǐ
    [manners] 仪容举止
    容止可观,进退可度。——《孝经·圣治》
    爱妾曰非烟,姓 步氏,容止纤丽,弱不胜绮罗。——《清平山堂话本》

英文翻译

  • 1.[书] (仪容举止) appearance and manner; looks and carriage

详细解释

  • (1).仪容举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周旋可则,容止可观。” 汉 祢衡 《鹦鹉赋》:“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惧,抚之不惊。”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却要》:“ 湖南 观察使 李庾 之女奴,曰 却要 。美容止,善辞令。”有时偏指举止。《礼记·月令》:“先雷三日,奋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 郑玄 注:“容止,犹动静。”有时亦偏指仪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华 ( 张华 )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
    (2).允许栖止;收留。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孤逐女》:“妾三逐於乡,五逐於里,孤无父母,摈弃於野,无所容止,愿当君王之盛颜,尽其愚辞。”《魏书·释老志》:“自王公已下,有私养沙门者,皆送官曹,不得隐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过期不出,沙门身死,容止者诛一门。”

基本含义

  • 容忍和止息。

详细解释

  • 容止是指容忍别人的过错或错误,并停止对其进行责备或惩罚。这个成语强调了宽容和克制的重要性,以及在适当的时候停止争论或争执。

使用场景

  • 容止常用于劝告他人要懂得宽容和忍耐。它可以用来解决冲突、消除矛盾,并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容止也可以用来表达自我克制和避免过度争辩的意思。

故事起源

  • 据说,容止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名叫孟庄子的人,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坐在驴车上的官员。不小心,孟庄子踩到了官员的脚上,官员非常生气。孟庄子立刻向官员道歉,并说:“请原谅我的错误,我会尽力不再犯。”官员听到后,意识到孟庄子是个有修养的人,于是决定放过他。后来,人们用“容止”来形容孟庄子的表现,意味着宽容和停止争执。

成语结构

  • 容止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容”和“止”。其中,“容”表示宽容、忍耐,“止”表示停止、克制。

例句

  • 1. 他对别人的错误总是能够容止,并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2. 在争论中,我们应该懂得容止,而不是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容止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争吵时突然停下来,摆出一个宽容的姿势,表示他容忍了对方的错误,并决定停止争论。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宽容和克制相关的成语,如“宽以待人”、“克己奉公”等,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些价值观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容止,不要和同学们争吵。2. 初中生:在班级里,我们应该学会容止,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产生矛盾。3. 高中生:成年人应该有容止的智慧,处理问题时要冷静和宽容。4. 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我们要容忍他人的不同观点,并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5. 成年人:工作中,我们要懂得容止,避免因为意见不合而产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