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肉醢在词典中的解释
ròuhǎi

肉醢

拼音ròu hǎi

注音ㄖㄡˋ ㄏㄞˇ

繁体

基本解释

  • 肉酱。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陆姑救易》:“老妈妈,若无你救我之时,险些儿做了粉齏肉醢。”

基本含义

  • 指肉糜、肉末、肉酱等。

详细解释

  • 肉醢是由肉类加工制成的细碎状食品,可以作为调料或配料使用。在成语中,肉醢用来比喻言辞或文章的零碎、琐细、零敲碎打的内容。

使用场景

  • 肉醢常用于形容文章或言辞琐碎、不成体系,或者形容思维不清晰、表达不得要领的人。

故事起源

  • 肉醢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原文为:“肉醢之言,不可让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言辞的细碎琐碎不值一提。后来,人们就用肉醢来比喻琐碎、不重要的事物。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词组成,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的演讲内容太过肉醢,缺乏重点和逻辑性。2. 这篇文章写得太肉醢了,读起来毫无条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肉糜、肉末、肉酱等与肉醢联系起来,形成图像记忆。也可以将肉醢比喻为琐碎的碎肉,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肉醢相关的词语,如“醢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做的饭菜里有很多肉醢,好好吃!2. 初中生:老师上课总是说一些肉醢的话,我都听不懂。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论点太肉醢了,没有逻辑性。

拆字解意

肉醢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