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体
拼音yàn tǐ
注音ㄧㄢˋ ㄊ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伪体。指诗歌创作中不合正体的写法。《龚自珍全集·语录》:“此种稍滑,惧开贋体。”
基本含义
- 赝体是指伪造的、假冒的东西。形容虚假、不真实的事物。
详细解释
- 赝体一词源自古代器物领域,原指伪造的艺术品或文物。后来引申为指伪造的事物或虚假的表面现象。赝体强调事物本质与外表的不符,是一种贬义词语。
使用场景
- 赝体常用于批评或讽刺某些事物的虚假、欺骗性质。可以用来形容假货、假药、假新闻、假笑等。
故事起源
- 赝体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王恭传》中,描述了晋朝王恭的一次上表,他在表中夸大自己的功绩,夸张其忠诚之心。后来有人评价说:“王恭之表,赝体也。”意思是王恭的表是虚假的,不符合实际情况。从此,“赝体”一词开始被用来形容虚假的事物。
成语结构
- 赝体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赝”和“体”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这个纪录片是赝体的,完全不符合真实情况。2. 他的微笑是赝体的,没有一丝真诚。3. 这个商品是赝体的,是假冒伪劣产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赝体”记忆为“假体”,将“假”字与“体”字联系起来,表示虚假、伪造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发展,学习其他与“赝体”相关的成语,如“赝品”、“赝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笑声听起来像是赝体的,没有真正的快乐。2. 初中生:这篇文章的观点太赝体了,完全没有实际依据。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的演讲充满了赝体的宣传口号,缺乏真实的政策支持。4. 大学生:这个公司的广告太赝体了,完全没有实际产品的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