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夔夔在词典中的解释
kuíkuí

夔夔

拼音kuí kuí

注音ㄎㄨㄟˊ ㄎㄨㄟ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戒惧敬慎貌。《书·大禹谟》:“﹝ 舜 ﹞负罪引慝,祗载见 瞽瞍 ,夔夔斋慓, 瞽 亦允若。” 孔 传:“夔夔,悚惧之貌。”《史记·五帝本纪》:“ 舜 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 瞽叟 ,夔夔唯谨,如子道。”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和敬貌。” 宋 文天祥 《将母赴赣道西昌》诗:“江湖春汗漫,岁月老峥嶸。手把忘忧草,夔夔绕太清。” 明 方孝孺 《黄氏三寿图赞》:“伯氏持觴,维仲之授,季也夔夔,以郩以豆。”

基本含义

  • 形容声音洪亮。

详细解释

  • 夔夔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声音洪亮、响亮的样子。它通常用来形容乐器、歌声或者动物的叫声。在古代,夔夔也被用来形容天子的声音,表示他的声音威严庄重。

使用场景

  • 夔夔常常用来形容音乐、歌唱或者声音的美妙和悦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夔夔来形容音乐会上的演奏、歌唱比赛中的表演,或者动物的叫声。

故事起源

  • 夔夔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国风·周南·桃夭》一诗中:“夔彼桃夭,其叶蓁蓁。素丝纤纤,其叶青青。”这首诗描绘了桃树的形象,其中“夔夔”用来形容桃树的叶子响亮的声音。后来,夔夔逐渐被用来形容其他声音洪亮的事物。

成语结构

  • 夔夔是由重复的“夔”字构成的叠字词。这种结构使得成语的音韵优美,也增加了表达的力度。

例句

  • 1. 音乐会上,乐队演奏了一曲夔夔的交响乐。2. 小鸟在枝头上唱出了夔夔的歌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桃树的形象联系来记忆夔夔这个成语。想象一棵桃树上的叶子在微风中发出夔夔的声音,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音乐、声音相关的成语,如“钟鸣鼎食”、“声名鹊起”等,可以拓展对夔夔这个成语的理解,同时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小鸟在树上唱出了夔夔的歌声。2. 小学生:音乐老师演奏了一曲夔夔的钢琴曲。3. 中学生:歌手用夔夔的嗓音演唱了一首动人的歌曲。4. 大学生:乐团演奏了一场夔夔的交响乐会。5. 成人:在山谷里传来了夔夔的羊群声。

拆字解意

夔夔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