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恺至在词典中的解释
kǎizhì

恺至

拼音kǎi zhì

注音ㄎㄞˇ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恳切。 清 刘大櫆 《<曹氏诗>序》:“余观夫人之诗,丽而不雕,温和而愷至。”

基本含义

  • 恺达尽至、极为恺悌。

详细解释

  • 恺至是指恺悌达至极点,形容孝顺至极,尽心尽力地侍奉父母或长辈。恺悌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种道德观念,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敬重。

使用场景

  • 恺至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父母或长辈的孝顺和尽职尽责。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的孝顺行为,也可以用于自我要求,提醒自己要尽心尽力地孝顺父母。

故事起源

  • 恺至这个成语源自《孟子·滕文公上》,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滕文公是一个很孝顺的儿子,他非常尊敬自己的父亲,对他的父亲恺悌至极。滕文公的孝顺行为感动了孟子,孟子为他赞扬道:“滕文公之孝也,至矣乎!”

成语结构

  • 恺至是由形容词“恺”和动词“至”组成的。恺表示孝顺、尽心尽力,至表示达到极点、至极。

例句

  • 1. 他对父母恺至,无微不至地照顾。2. 她的恺至之心感动了所有人。

记忆技巧

  • 可以把恺至记忆成“恺达尽至”,形象地表示孝顺至极的意思。也可以通过与“孟子·滕文公上”这个故事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学习恺至这个成语,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孝道的重视。可以阅读《孟子》等儒家经典,深入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向滕文公学习,做一个恺至的好孩子。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恺至地对待老师和家长。3. 高中生:恺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

拆字解意

恺至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