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惶
拼音hài huáng
注音ㄏㄞˋ ㄏㄨ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惊惶;惊畏。 汉 马融 《围棋赋》:“横行阵乱兮,敌心骇惶。” 张素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湖山儻见之,亦復为骇惶。”
基本含义
- 极度惊慌失措、恐慌不安。
详细解释
- 骇惶是指由于突发的事情或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感到极度惊慌失措,心情非常恐慌不安。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遇到突发情况时人们的紧张、恐慌和惊慌失措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遇到紧急情况时人们的反应,也可以用来形容遇到令人震惊的事情时的心情。
故事起源
- 骇惶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卷一百三十四·齐太公世家》中。故事讲述了齐桓公遭遇到暗杀的危险,他的侍臣惊慌失措,而只有齐太公的儿子齐康公镇定自若,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后来,骇惶就成为了形容人们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的紧张和恐慌的成语。
成语结构
- 骇惶是由形容词“骇”和形容词“惶”组成的。其中,“骇”表示惊讶、恐惧,而“惶”表示恐慌、不安。
例句
- 1. 突然发生的地震让大家都感到骇惶不安。2. 小明听到爆炸声后,立刻骇惶地逃离现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骇惶”与紧急情况相关联来记忆。想象自己遇到突发情况时的紧张和恐慌,然后将这种感觉与“骇惶”这个词语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骇惶”相关的成语,如“骇人听闻”、“惶惶不安”等,以扩展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地震发生时,同学们都骇惶地跑出教室。2. 初中生:听到爆炸声后,大家都骇惶地四处逃散。3. 高中生:考试前的最后一天,同学们都骇惶地赶着复习。4. 大学生:得知学校突然停课的消息,大家都骇惶不安地离开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