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祠官在词典中的解释
guān

祠官

拼音cí guān

注音ㄘㄧˊ ㄍㄨㄢ

繁体

基本解释

  • 掌管祭祀之官。《史记·孝文本纪》:“今吾闻祠官祝釐,皆归福朕躬,不为百姓,朕甚愧之。”《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常以鬼神难徵,淫祀无福,乃詔有司罢诸祠官不合典礼者。” 唐 杜甫 《桥陵》诗:“宫女晚知曙,祠官朝见星。” 王国维 《观堂集林·<齐鲁封泥集存>序》:“郡县属官如水丞、平丞、陶丞,餘官如司空、祠官、橘监、发弩、兵府、治府皆 班 《表》、 马 《志》所未载。”

基本含义

  • 指封建时代以祭祀祖先为名义,实际上却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的官员。

详细解释

  • 祠官是由“祠”和“官”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祠指的是祖先的庙宇,官指的是官员。祠官原本是指负责祭祀祖先的官员,但在封建社会中,一些祠官滥用职权,以祭祀祖先的名义牟取私利,甚至贪污受贿,成为腐败的代表。

使用场景

  • 该成语通常用于指责那些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的官员,也可用于形容一些以名义行事,实际上却违背初衷的行为。

故事起源

  • 祠官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中的“祠官之官,如不得逞于民”一句。在古代,祭祀祖先是一项重要的仪式,由官员负责组织和执行。然而,一些官员滥用职权,不仅没有认真履行祭祀祖先的责任,反而利用这一机会牟取私利。这种行为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批评,成为了祠官一词的起源。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这位官员原本应该负责祭祀祖先,但却成了一个真正的祠官。2. 他以祭祀祖先的名义,却暗中贪污受贿,真是个典型的祠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祠官”与贪污腐败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官员在祠堂中行贿受贿的场景,从而记住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祭祀祖先的文化和仪式,以及封建社会中的官员职责和贪污腐败问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该成语的含义和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官员原本应该负责祭祀祖先,但他却成了一个坏人,真是个祠官。2. 初中生:他以祭祀祖先的名义,却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简直就是个祠官。3. 高中生:祠官这种行为在封建社会是很严重的问题,它代表了官员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面。4. 大学生:祠官这个词语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官员的腐败现象,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警惕权力滥用和贪污问题的存在。

拆字解意

祠官词语造句